【一种视野】《小丑》:小丑怎么就让我们如此疯狂?
Joker刚上映我就和朋友赶紧买了票。AMC的IMAX大影厅里座无虚席,不是一场,而是场场如此。整整一周,我身边几乎所有人都会聊两句小丑。
让我觉得很有意思的是,大家对这部影片的评价差异及其大。我的朋友圈中有人连发三条朋友圈+一篇长文影评吹爆了小丑的每一个细节;也有人吐槽说实在是看不下去,剧本粗糙,镜头语言平庸,演员不出彩。
我个人对小丑的评价算是中等偏上。在看之前其实我没有敢把期待值放太高,一方面是因为,我一直跟大多数人一样觉得希斯·莱杰的版本算是给小丑这个角色树立了一个标杆,所以非常担心杰昆能不能在诠释好这个角色的同时,给我带来点不一样的感觉;另一方面是因为,我无数次,无数次,在看过一部大家都说好我自己也预计会很好的电影之后,失望而归。(比如哪吒,比如寄生虫)
个人比较喜欢的部分是舞蹈和配乐。
小丑第一次杀人后在地下室的那段舞蹈让我颅内高潮。大提琴厚重的低音一层一层响着,沾染了血迹的脸从惊慌逐渐变为满足,优美的舞姿前不是万千观众而是镜中孤独的自己,潮湿阴暗的地下室散发着幽绿的光,每一个元素交叠展现出诡异又极致的美。在这一刻,小丑的生命终于通过杀人这样一种极端的方式获得了完整,他仿佛从此找到了生命的意义,从此得知了真正能让自己快乐的方法。
本片的配乐来自冰岛女作曲家希尔迪·居兹纳多蒂尔。她是大提琴演奏家出身,多次为电影、电视剧谱写配乐。上半年比较出名的迷你剧《切尔诺贝利》也是由她担任配乐。大提琴厚重的音色真的非常适合搭配这种沉重、压抑、致郁系列的片子呢。我本人在看小丑时几乎是每一次配乐响起都会起一身鸡皮疙瘩,所以刚从影院出来第一件事就是把歌单收藏了2333
冰岛女作曲家 希尔迪·居兹纳多蒂尔
接下来讲一些让我不舒服的点…
首先,整体的剪辑节奏让我觉得慢的地方太慢,该起的地方又没有起够…我不知道看了的朋友会不会有相同的感觉,一是在小丑真正成为小丑之前,他被社会压榨的铺垫部分节奏太拖沓,二是小丑开始杀人之后,本该更加激情洋溢的疯狂部分又没有那么的淋漓尽致。这就要联系到下一个让我不太舒服的点,就是剧情的设计--
我身边很多朋友不喜欢小丑的一大原因就是,觉得故事并没有讲清楚,小丑到底为什么会从一个善良且致力于给别人带来欢乐的人,突然变成一个杀人狂魔。其实仔细想想这个转变的过程是可以理解的(后文会细讲),并且片中并不是没有解释,只是剧本侧重刻画了人物遭受的各种不公和他的忍耐型人格,一笔带过了中间的心理变化,继续侧重刻画了心理变化后的极致疯狂。这样一来,观众自然会觉得整体的转折十分突兀。
小丑这部电影最有趣的部分不在电影之内,而是在电影之外。
我是在美国当地上映的第二天去看的,我看完的后一天,电影院门口就张贴起了着装政策,禁止观众穿着小丑服饰、带小丑面具、携带任何威胁性物品进入影厅。纽约等城市甚至在小丑上映时段加强了周边警力。
亨廷顿海滩警方发布的通报
我自己看完影片之后甚至在思考:小丑通过杀人和伤害人获得了快感和生命的完整。我们普通人受到道德和法律的约束,无法做这样的事情,更别说从中获得快感,这是不是其实是一种遗憾呢?一位朋友告诉我,她看完小丑之后,受到影片的情绪影响,做出了一些违背个人原则的事情。这部电影的煽动性到底为什么可以这么强?换句话说,我们为什么能够和小丑产生如此强烈的共情?
首先,小丑在社会上所遭遇的一切不公,在现实生活中都有迹可循。小丑努力工作,依靠微薄的收入养活自己和母亲,在街上被熊孩子打了,回来还要被老板辱骂,是不是很像为了生计苦苦工作,外表坚强,打掉了牙齿和血吞的你?小丑心怀喜剧演员的理想,却一次次地被现实浇灭信心,只能独自在家里一遍遍欣赏着最辉煌时刻的自己,是不是也很像曾经拥有豪情壮志,如今却只是疲于奔命的你?
小丑所患的疾病在医学上叫做假性延髓障碍(或情绪调节障碍),其症状包括不可控制地哭或笑,然而患者当下的情绪可能是不一致的。这一症状又给小丑这个角色增添了更多戏剧性的遭遇,比如不断地被人嘲笑、误解、疏远。这样的小丑是无辜的、可怜的、凄惨的、令人同情的。
正如我前面所说,整部片子花了很大篇幅去描绘小丑的悲惨遭遇,将观众感受悲伤的过程拉长,逼着观众感受到这种痛苦的情绪。同时,演员极致的表演(骨节分明的颤抖的后背、控制不住地边哭边笑、孤独而美妙的舞姿等等)和沉重的音乐、冷调的配色从视觉和听觉上给观众带来冲击,让观众沉浸在这种凄惨的氛围之中。所有这些因素相辅相成,唤起了观众的同情心,也勾起了内心最原始的想法和欲望:既然小丑在遭遇了如此不公之后,可以以杀人的方式将自己的情绪反馈给糟糕的社会,为什么我不可以?
这个问题我也问过自己:为什么我不可以?如果没有法律和道德的约束,我会不会有一天也肆意打开自己内心的黑匣子,任由情绪去主导我的行为,杀人嗜血,毫无愧意。
我给自己的答案是:
首先,道德的约束不会消失。
每个人的内心都有属于自己的道德标准,这个标准的形成来自于家庭和社会给予我们的道德教育。如果我杀或伤害了他人,我会愧疚,会自责,会害怕,会后悔,这些心理状态的产生都源自于我突破了内心的道德底线。而这些道德标准,正是阻碍我从杀人或伤害他人的行为中获得快感的原因。
第二,法律的约束不会消失。
影片为了使冲突更戏剧化,将哥谭市的社会状态设置得极端混乱。但我们所生活的现实世界不是这样的,我们有人在维护并坚守法律和正义,我们的社会还没有糟糕到需要用杀人放火来解决问题的地步(但我承认我们的社会依然有太多糟糕的事情…)。
小丑能够允许自己杀人,并从中获得快感,是因为,在他得知他母亲有妄想症,曾经虐待他,并导致了他现在无法控制笑声的症状时,他内心来自家庭的道德标准就已经倒塌了;同时,混乱不堪的社会下人人都几乎没有一丁点正义感和同情心,那么社会层面的道德标准也不复存在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杀人,似乎就变成了一件可以去做的事情。
某种程度上来说,不管是小丑还是蝙蝠侠,本质上是相同的。他们都从普通的人,变成了一个符号,一种象征。
小丑是暴力反抗社会的象征,蝙蝠侠是行善拯救社会的象征。他们都是污糟社会的产物,都是一种英雄主义。由此可见英雄主义中,被崇拜的个人非常容易滑向两个相反的极端:一种是我这么牛逼,我要去拯救世界;一种是你们这些垃圾,我要消灭这个世界。
这两个极端看似相隔很远,但都产生于混乱不公的社会环境和悲剧性的个人经历,是成为超级英雄还是成为终极反派,有时候就只是一念之差。
所以啊!在为社会的不公而愤懑,不满,哭泣,甚至绝望的时候,坚守内心的道德和正义真的很重要。
迷茫痛苦的时候,看看自己的内心:
我到底想坚持什么
我又在做些什么
作者:高喻含
编辑:小狗
图片:网络
E N D
往期回顾:
游霓
Unicorn映象
我们不生产电影
我们只是电影的搬运工
Unicorn映象,感谢您的支持!